文/周文榮 佘田橋有“三寶”:蘿卜、慈菇、豆腐,其中:“佘田橋蘿卜不放油,筷子夾起兩頭流”;“佘田橋慈菇大又圓,入口清甜無渣渣”;“佘田橋豆腐白又嫩,吃上一碗變神仙”。
佘田橋因為有“三寶”,使自己聞名縣內(nèi)外。其實在邵東,不只佘田橋有“三寶”,從佘田橋沿蒸水東支流上溯到堡面前,其源頭大云山也有“三寶”。
佘田橋“三寶”之蘿卜、豆腐和慈菇
大云山,古稱邪姜山,與西邊的皇帝嶺同為蒸水源頭,因山高、坡多、土壤富含腐殖質(zhì)、磷、鈣等,適宜各種藥材生長。在解放前,當?shù)乩闲找陨洗笤粕讲伤幘S生,70年代,邵東縣藥材公司專家在大云山進行了實地采集藥材標本有上百種,在六仙殿創(chuàng)辦了《大云山藥材場》,進行移栽種植。
因為山高林密,遠離污染,大云山出產(chǎn)的藥材品相好,藥效高,其中有三味藥材尤其出眾,被譽為“三寶”。
一是野生柴胡?!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注:“柴胡氣味苦、平,無毒。主心腹腸胃中結(jié)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清虛熱中藥,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jīng)不調(diào)。列為上品?!?/p>
大云山柴胡生于高山之中,大云山柴胡由于其生長在海拔較高、氣候濕潤、空氣清新的高山上,因此品相飽滿,呈現(xiàn)淡黃至黃褐色,略帶香氣,有很高的藥效,據(jù)傳在明朝為皇宮御用藥材。
二是甘草。傳說古代到大云山采挖甘草的都是貴州人,解放前后,每過4年有二位貴州人來采挖。
甘草,別名國老、甜草、烏拉爾甘草、甜根子,豆科,屬多年生草本,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是一種補益中草藥?! ?/p>
野生甘草圖自網(wǎng)絡(luò)
大云山甘草根狀莖粗壯,呈圓柱形,外皮松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氣微,味甜而特殊。
三是茶葉。據(jù)老班人講,大云山的雞冠峰下的巖石縫曾生長有幾棵茶樹非常獨特,在這幾棵茶葉樹上采摘的葉子,經(jīng)過加工后泡茶不但氣味芬香、味道甘醇、茶湯色澤金黃,而且還有一種怪象:當你泡茶幾分鐘后將茶蓋打開會有一種白氣如杯口之大直沖一米而不散,一米以上才成一蘑菇狀升空。
傳說清朝乾隆年間有一縣官將從大云山采制的茶葉進獻給乾隆皇帝,乾隆因其“色綠、香郁、味佳、形美”四絕而大加贊賞,賜予“皇恩寵錫”的額匾。
上世紀70年代,大云山周邊大隊都在山上辦起了茶場,開荒種茶,層層梯土繞山崗,綠油油的高山云霧茶千里飄香,為當時村民的主要經(jīng)濟收入。80年代實行承包責任制后,這些茶場隨之消亡,但茶樹還在,已成為巖石野茶。因味醇幽香,當?shù)厝艘渤Hゲ烧?,隨著大云山旅游開發(fā),外來游客以每斤50元的高價收購現(xiàn)采的新茶。
作者簡介:周文榮,男,湖南邵東堡面前人,中學(xué)高級教師。在《湖南日報》、《邵陽日報》、《邵陽晚報》、《紅網(wǎng)邵陽在線》、《紅網(wǎng)論壇》上發(fā)表過作品。